标 题: | 乌海市:“双减”背景下学校劳动“接地气” 育人更加“有底气”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519Q/2022-07759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教育局 | 信息分类: | 义务教育 | ||||||
概 述: | 乌海市:“双减”背景下学校劳动“接地气” 育人更加“有底气” | ||||||||
成文日期: | 公开日期: | 2022-07-18 11:23:06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乌海市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更“接地气”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推动学校育人更加“有底气”,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厚重的人生底色。
强化课程建设 夯实“主阵地”
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乌海市各学校立足实际,将劳动实践课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积极探索与创新劳动课程,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注重教育实效性,让每个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海勃湾区第六小学开发形式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废物再利用”“变废为宝”等手工课,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到餐厅帮厨、在图书馆整理图书、学习手工折纸、编手链、生豆芽、组装电脑、缝沙包……乌海市十八中学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开发劳动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校德育处安排班级利用周三劳动教育课轮流到学校餐厅帮厨,到图书馆整理书籍或者开展卫生清扫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餐厅,记者看到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的围坐在一张方桌前洗菜,有的在削土豆,还有的参与食物保鲜和粗加工。“我们来到餐厅帮厨,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也体验到了付出劳动收获成果的喜悦。”学生员子轩说,“只有亲身实践后,才能体会到每个职业的不易。”
强化家校合力 打好“组合拳”
家长是劳动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家庭劳动,乌海市各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树立劳动教育理念。家校共同制定“家务劳动清单”,确保学生每年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洗菜、切菜、放油、下锅、翻炒……这是海南区第四小学学生在家做饭的一幕。辣椒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美味三明治……学生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以前,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现在力所能及的事情抢着做。”孩子们的变化让家长感到欣喜。乌海市多所学校的家庭劳动课程秉承“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内容,通过学校下发的“劳动实践表”,指导家长和孩子自行制定家务劳动清单,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创造美好”主题家庭劳务活动,逐步掌握刷碗、拖地、洗衣服、做饭等家务劳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强化淬炼实操 提升新技能
海勃湾区光明路小学新开辟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两块实践田采取承包制,由班级承包,根据时令种植适宜的植物。学生为实践田设计了名字,进行了规划和设想,在划分好的区域劳动,除草、浇水、培土……开启“劳动实践+课程知识+思政功效”有机融合的模式。“坑要对整齐,一铲子挖下去后要退一点细土回来……”老师耐心教学生如何挖坑、挖沟,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迫不及待地进入“自家”园地,体验劳动的快乐。五一劳动节前,海勃湾区第二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劳动技能大比拼。夹豆子接力赛,一年级的同学们一边用筷子夹豆子,一边数着豆子的数量;穿衣系鞋带接力赛,小选手们个个神情专注、奋勇争先;识蔬菜剥蒜皮接力赛让三年级的同学们遇到不小挑战;花样凉菜、包饺子更是让四五年级的同学们收获满满,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十八中学与黄河村葡萄种植户合作建立农业研学实践基地,每学期安排学生赴基地开展葡萄栽培、修剪、采摘等农业研学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的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农区。劳动中学生们互相协作,不怕脏不怕累,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强健体魄。
为不断拓展延伸劳动实践教育资源,乌海市教育局联合农牧局对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确定8家企业为乌海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活动。下一步,乌海市将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创建一批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全力打通学校、家庭、社会的边界,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从而高效快速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