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以“优解”思维答好教育“民生卷”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519Q/2023-06672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教育局 | 信息分类: | 教育工作 | ||||||
概 述: | 以“优解”思维答好教育“民生卷” | ||||||||
成文日期: | 2023-05-23 00:00:00 | 公开日期: | 2023-05-23 17:19:59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乌海市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第一目标,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落地落实为工作主线,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乌海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上力求最优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三高”目标总体发展思路,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对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再思考再部署再落实,推动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工作的制度系统集成与体系化、配套化运行,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治理体系。相继制定《乌海教育现代化2035》《乌海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乌海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教育发展近、中、远期目标、工作任务及推进措施更加明确。突出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形成涉及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改革、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等方面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1+N”政策体系,细化40项重点任务,破解发展难题,补齐教育短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完善。发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的作用,推动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研究谋划、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工作调度,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主动作为,为教育办实事、解难题,推动更多社会服务向教育延伸、更多发展要素向教育集聚,营造全社会参与、人人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增进福祉、提升质量上力求最优解。
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落实为抓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乌海市累计投入56亿元,启动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环境明显改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持续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900个。乌海市海南区率先在自治区范围内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96.2%和51.5%。推动以海勃湾区为试点的“新生入学、入园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改革,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行“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和科学幼小衔接,2所幼儿园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安吉游戏试点园”,3所幼儿园和小学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幼小衔接试点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新建乌海市第二中学滨河分校、乌海市第十九中学,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显著缩小。组建形成13对“融合型”“共建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促进县域内学校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建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专网,29所中小学实现万兆入校,百兆到班,9所中小学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全市中小学教学班智慧黑板配备率达75%。乌达区着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累计投入1亿元,实施校舍维修改造、智慧校园建设、实验室改造等项目建设,率先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验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37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按“一校一案”和“5+2”的要求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注销或转型,压减率达100%,212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完成分类管理。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凸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分步实施市属普通高中寄宿制改造。2021年率先完成市六中全寄宿制改造项目建设,可容纳3000名学生的全寄宿制需求;2024年3月,将完成市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2024年9月,将完成市十中学生宿舍楼及教师公寓楼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乌海市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3所市直属高中被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各高中学校全面实施“选课走班”,累计开发特色课程335门(类),构建起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规范化、学校课程特色化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特色育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明确发展定位,力争将乌海市第一中学打造成为全国重点普通高中,将乌海市第六中学建设成为突出特色发展的自治区领先的综合高中,将乌海市第十中学建设成为自治区领先的特色普通高中。持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乌海市第一中学“211”、乌海市第六中学“四维生态”、乌海市第十中学“145”课堂模式的育人实效不断显现。深入实施普通高中“强基计划”,与川渝名校合作开设“云班”,探索“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公办普通高中一本上线人数实现“五连增”,连续4年有学子被“清北”录取。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类型化、标准化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推进重点专业学科建设,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入选自治区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机电技术应用、幼儿保育两个专业入选自治区优质中职专业建设单位A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功申报自治区首批特色专业。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与内蒙古黄河科技集团等24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委培合作协议,与3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实习基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双证率”分别为97%、96%。近年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奖88个,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液压与气动系统等3个专业获国家级奖项,实现地区在该领域国家级奖项上“零的突破”。
三、始终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五育融合、促进内涵上力求最优解。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乌海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工作体系。创新性推行“微思政”“新闻时政时间”等活动,多措并举延伸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全面启动“优质思政课培育计划”,培育一批思想政治一体化建设示范校与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着力促进推动五育教育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学校体育、美育、劳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四提高工程”,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评价改革,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考查)方式。推动实施体育教育“9+N”选课走班教学模式,持续打造美育教育特色品牌。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全力打造集学农实践、职业体验、科技创新、研学旅行、国防教育融一体的乌海市综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持续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水平,加强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设,办好家长学校,将家长培训纳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乌海市第一中学、乌海市实验小学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美育示范学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荣誉称号。着力提升家校共育实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班级、年级和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乌海市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立达到100%。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成立家庭教育宣讲团,明确教师家访、家校沟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提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推出“家校共育坊”社区公益课堂,开展“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推出“五微课堂”,满足家长对“双减”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新期盼、新需求。
四、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在强化建设、夯实基础上力求最优解。
乌海市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教师、校长、教研“三支”队伍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加大优秀教师的选聘和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名牌高等院校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三年累计引进教师921人,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实施“领航校长”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加快专家型校长队伍建设,充分赋予校长“四个自主权”,即招聘引进教师自主权、配置环节干部自主权、设置内部组织架构自主权和课程教学改革自主权,持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乌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开展中小学校长、环节干部竞聘上岗,新任校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较上一聘期人员年轻6岁,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队伍逐步年轻化。持续推进教研员优选工程,市区公开选拔补充43名教研员,形成涵盖4个学段15个学科的教研队伍,为构建“大区域教研”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先后成立150个涵盖全学段全学科“名师工作坊”,开展教师传帮带、教研引领、优质课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重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倡廉洁”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建立健全教师薪酬增长机制和减负长效机制,市、区两级政府每年制度性安排近3000万元,用于一线教师岗位绩效奖励、教学名师岗位贡献奖励、校长职级待遇和中小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教育发展环境。
砥砺奋进新征程,继往开来续华章。乌海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乌海教育优异的答卷。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