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乌海市:“互联网+”助推教育提质增效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519Q/2021-06210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 | 教育局 | 信息分类: | 教育工作 | ||||||
概 述: | 乌海市:“互联网+”助推教育提质增效 | ||||||||
成文日期: | 公开日期: | 2021-11-30 17:54:53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引进名校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双师云课堂;开设智慧课堂,打造课堂新模式;组织同频教研,推动教育教学发展……近年来,乌海市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教育变革,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助推乌海教育“变道超车”。
双师教学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从今年9月开始,乌海市第一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开展教学合作,创办“乌海一中巴蜀云课堂”。
巴蜀中学采用“十二个同步”的方式,即同教师、同授课、同教研、同教辅、同作业、同考试、同测评、同评讲、同教材、同科研、同规划、同实践,为远端合作学校输送百分百原汁原味的巴蜀课堂。
“乌海一中巴蜀云课堂”由巴蜀中学名师进行网络直播,市一中教师配合进行精准教学,更有云端名师团队指导解惑,三方共同协作,线下与线上教师优势互补,相互配合,齐力将巴蜀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
此外,巴蜀中学还提供课堂直播系统、云校APP、标准化考试系统、巴蜀51好课堂等硬件系统,为教学保驾护航。
“接下来,学校‘巴蜀云班’将依托巴蜀中学强大的师资团队,开展生涯规划、学科奥赛、强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等一系列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样、更丰富、全面、精准的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在乌海求学,享巴蜀资源’。此外,两校会定期组织各自教师团队开展线下教学和教研活动,对班级管理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教师团队能力提高,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一中校长张树说。
学生在“云课堂”上课。(摄影:陈洋)
为了抓住“互联网+教育”新机遇,借助先进教育资源使学校在新高考改革中实现弯道超车,今年8月,乌海十中正式引进成都七中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资源,在高一级部2个班级开展双师课堂。
成都七中远程直播班通过独具特色的“四同时”(即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和同时考试)教学模式,达到异地同堂接收名校教育资源的目的,使远端学生不仅能够直接享受成都七中原汁原味的教育资源和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还能享受到由远端学科教师和前端教师密切配合带来“双师效应”。
乌海十中与成都七中携手办学,充分利用成都七中优秀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打破时空和其它诸多条件的限制,实现直播班与成都七中的课前备课、上课、课后作业、考试测验均完美匹配,让学生全程接受成都七中名师授课,享受优质教育。
同时邀请成都七中教师与十中直播班教师开展直播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就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重要环节与成都七中代表进行深入研讨。
此外,海勃湾区、乌达区和海南区确定7所小学和初中学校分别与北京、成都、苏州等地的名校结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智慧课堂 打造新型教学平台
11月17日,海勃湾区第一小学教师张伟为学生讲授数学课《数与形》。记者看到,在观看完多媒体设备播放的视频后,张伟将练习题推送至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练习后上传至电脑终端,大屏上实时显示完成人数与正确率。针对大数据分析出的主要问题,张伟先让学生探究学习,随后重点讲解。
“智慧课堂和普通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也对这样的智慧课堂更感兴趣,从而达到乐学、善学、好学的目的。”张伟说。
学生在“智慧课堂”用平板电脑答题。(摄影:陈洋)
一名听课的老师表示:“张伟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带来的优势,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鲜活的数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平板电脑学习,积极思考,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
近年来,乌海市3所学校建成数字校园系统,8所中小学的82个教学班配备“智慧课堂”系统。“互联网+教育”的优化升级,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目前,乌海市教育资源平台已发布小学、初中、高中主要学科课程资源2500余个、各类专家讲座视频60余个,惠及近8万名学生和近8000名教师,有效补齐地区教育资源短板。
同频教研 推动教育全面发展
11月18日,乌海市小学语文教师同时相聚“云端”,开展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达成的学习活动设计”同频教研活动。
11月19日,海南区开展同频互动音乐学科大教研活动,教师在本校的设备上打开链接就能直接观课。海南区西卓子山学校吴慧老师讲授的欣赏课《金蛇狂舞》拉开了此次大教研活动的序幕。
教学中,吴慧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抓手,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基点,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如通过图形谱方式让学生了解“螺蛳结顶”的创作方法,用打击乐器让学生体验“一领众和”的演奏方法,并能熟记于心。老师和学生对答呼应,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生动地再现了赛龙舟时的欢乐场面。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整节课亮点不断。
近年来,乌海市教育信息化与常规教学的融合越来越深入。课前,教师通过互联网搜索或登录资源网站下载教学资源,作为备课素材,或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课上,教师使用“同频互动课堂”“电子黑板”等多媒体手段开展交互性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创新应用,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教研中,教师深入挖掘“同频互动课堂”“网络直播课堂”平台和资源优势。教师通过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研讨、网络备课、课题研究及成果展示等活动,探索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带动区域学科教师专业成长。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乌海市围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打造“优教普惠区”,积极探索“同频互动课堂”“网络直播课堂”“网络教研”等有效应用模式,紧盯信息化2.0发展形势,有计划、多层次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信息化素养能力;广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引领的区域教研和送课下乡活动,通过名师与骨干教师远程磨课、研课,骨干教师之间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优质资源共享等形式,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
下一步,乌海市将依托“互联网+教育”,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提升教育服务能力、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多元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强化学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面推动“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促进乌海教育提质增效。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