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乌海市教育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519Q/2023-00253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教育局 信息分类: 优化营商环境
概       述: 乌海市教育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23-01-18 18:16:55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乌海市教育局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3-01-18 18:16:55 作者:教育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乌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办学模式,加快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相继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建设点,中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一、工作现状:

  一是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2800万元用于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建成校内茶艺工作室、智慧书法教室、文化创意工厂等校内外实训基地32个,各专业实训室90间。

  二是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市职业技术学校为自治区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机电技术应用、幼儿保育两个专业为自治区优质中职专业建设单位A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自治区首批特色专业。近三年,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获奖累计88个,机电一体化和液压气动2个专业获国家级奖项。

  三是产教融合逐步深化。创新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做到校企合作专人专管。整合校企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生学校实践课比例达到50%以上。与乌海市及周边多家企业签订委培合作协议,先后在市内外三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双证率9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支持的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不强。政府层面缺乏全面系统的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激励办法,对企业缺乏金融税费、财政补助、土地审批、信用提升等方面足够明晰的政策支持。虽然有关部门在产教融合型企业申报和认定等具体工作中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二是职业教育贯通式发展路径尚未有效打通。全市职业教育系统左右连结、上下衔接、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没有形成,目前,我市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处于各自发展、各管一段,中、高职教育之间不同程度存在分离割裂现象,缺乏协同高效的统筹衔接。

  三是专业设置与调整相对后滞。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优势产业的能力偏弱,职业院校布局及专业设置难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市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更新速度较慢,尚未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没有形成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区域优势专业(如化工、机电、矿业等专业),难以适应我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不能满足产业前沿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

    四是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不到位。在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仍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匹配不衔接的情况。中高职专业设置不连贯,中高职院校之间未实现资源共享,部分教学资源闲置,与区内外中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能力偏弱。

  五是职业教育宣传引导力度不够。一方面,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智力开发、轻技能挖潜”“重升学名校培育、轻能工巧匠培养的办学理念普遍存在,在宣传引导、政策鼓励、入校招生等方面未能形成有效共识和协作互动;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层面上,与普通教育相比,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有显著差距,特别对职业教育的继续深造、体面就业、职业前景等方面不被看好”,“重学历、轻能力和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普遍存在。

  三、工作建议:

  一是不断强化制度保障。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依托、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加快实现我市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

  二是创新构建职教贯通一体化培养体系。持续深化双优提质培优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服务能、区域影响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相衔接的一体化培养体系,促进专业发展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突出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与前导性地位,采取中职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稳定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适度扩大中职学校办学规模、按照高中阶段班师比例配强专任教师,按照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升学重心上移。

    三是持续推进职教品牌塑造。紧跟乌海市社会发展和产业转移的要求,主动适应本市区域经济需要,建立行业需求引导、学校自主调整、专业论证指导、评估促进优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乌海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新能源、绿色化工、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做强化工、机电等专业,相应增加和建强旅游服务、酿酒、物流管理等实用特色专业,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实现专业适应市场、市场接纳就业的良性互动。

  四是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程。联合各专业群龙头企业,开展以双元育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等双主体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的合作育人机制,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将招生标准与企业用工标准有效结合,不断汇聚产业资源参与办学;实行面向市场订单式招生、培训,持续深化入岗即入学、招工即招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政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共建共享实践基地、人才质量评价机制等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五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劳动和人人皆可成才,行行能出状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用鲜活直观的成功范例引导鼓舞广大初、高中生欣赏渴望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教育魅力和企业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招生潜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生源基础。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