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第六中学大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积极落实全民阅读工作和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校园文化以及与“书香家庭”相配合的联动教育环境,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融合课堂教学。制定了《乌海六中阅读课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教师职责、阅读课内容、读书活动的安排和考核细则。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新课程教学改革和阅读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利用已有的3万册图书和新购置的7套各50册共读书籍资源,让学生以课文为例,结合自己所读的课外作品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之相关、相连、相似的多篇文章,进而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创新课型模式,推动集体备课。开发出三种阅读课的课型模式:师生共读、合作阅读、自主阅读,供老师们结合学情自主选择。每学期,各备课组提前制定阅读课计划,包括本学期阅读篇目、阅读内容、所需课时、作业要求、活动安排等。通过自主阅读和师生共读的形式每生每学期完成两部著作阅读。每节阅读课前,各备课组会提前安排主备教师按学期阅读计划写出周阅读教案,明确泛读、精读、通读、速读、略读、再读、选读的内容,经由集体讨论之后进行修改补充,渗透圈点批注阅读方法的教授。
乌海市第六中学“丁香读书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三是师生共写随笔,注重读写结合。乌海市第六中学推动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师生共写随笔”行动,教师与学生每次阅读课都写读书笔记,包含摘抄和读书心得。以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能力提升为核心,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共同助推师生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终身受益。结合乌海市教育局“丁香读书节”读书活动,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古诗文默写及古代文化常识竞赛、征文比赛、课本剧展演、读书手抄报、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项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使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
四是教师辅导读书,注重分类教学。乌海市第六中学高一、高二年级每周利用两课时开设阅读课,高一年级上学期以短篇阅读为主,由语文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通过精批细读《乡土中国》,以及《语文报》《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意林》以及一些报纸、期刊上的优秀文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真正做到了“好读书、会读书”。高一年级下学期和高二年一学年阅读课以整本书阅读为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红楼梦》《论语》《三国演义》《老人与海》《边城》《巴黎圣母院》,每本书阅读时间为1个半月,并进行读书汇报活动。
五是推广传统文化,诵读国学经典。乌海市第六中学利用每日快乐大课间前十分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日由语文老师带领下学习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古文名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带领诵读,解释含义,讲解名句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引申义,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学会古为今用,通过国学学习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
六是树立阅读共享机制,建立图书漂移搭建交流平台。2018年以来,乌海市第六中学推动历年高三年级毕业生共享好书,举办校园“跳蚤市场”,前来摆摊的摊主均为学生,他们把自己读过的书低价出售,从专业书籍到休闲杂志应有尽有,每本书的卖价基本都比半价还低。这样既能少花钱,又能多读书,实现了图书漂移,且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