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多年来一直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到目前为止在我市还未发现中小学生中有吸食毒品现象。但有些中小学生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不容忽视,特别是吸烟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在个别地区发现有烫吸有害药剂安呐咖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引发吸毒的严重隐患,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近几年来,我市认真按照国家禁毒委、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一、毒品预防教育坚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全市各中小学针对各学龄段青少年的特点,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坚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通过听报告、看电视片、参观展览、组织班(团、队)会、搞禁毒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还积极运用广播、板报、专栏等工具,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积极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强化校外禁毒意识。积极协调共青团、综治等部门面向中小学生和社区闲散青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将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与创建“无毒社区”、“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以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学校与社区点面结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互补的毒品预防格局。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及多种家校联系方式,组织家长接受禁毒教育,帮助家长掌握有关禁毒知识和教育子女远离毒品的方法,要求家长教育和约束学生远离歌舞厅、游戏厅等不利于学生健康的场所,以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社区、家庭毒品预防教育和监督。
二、注重开展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活动我市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在学校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全面开展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在原有“禁毒一堂课”的基础上,拓宽为两堂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任务,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落实好课时,选择好教师,切实安排好教学活动,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好《禁毒教育大纲》规定的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市十三中把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安排在学校的课程表中,每两周进行一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学校定期检查班级此项工作开展情况,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与评优选先挂钩。各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及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中小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的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确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初二年级是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最佳时期,我市各学校在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同时,把初二年级学生作为毒品预防主题教育的重点,通过增加课时、提高教学要求,增强师资力量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
三、把握契机做好“6、26”禁毒日宣教活动市教育局要求三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握“6.26”国际禁毒日这一契机,配合社会各界的宣教活动,在校内外悬挂禁烟、禁毒标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发放宣传材料,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通过板报、手抄报、橱窗、学校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树立为民族兴旺努力学习的意识。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长期性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还有待于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今后,我市教育部门仍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与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共同构筑一道坚实的禁毒防线。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