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育人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根本之策,乌海市教育局坚持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以“五新”改革推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质增效,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助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特色课堂育人体系,形成课堂教学改革“新格局”。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全面深化《乌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落实,各学校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探索并推动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构建起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课堂育人体系,如海勃湾区第二小学“阳光课堂”、乌海市第二中学“备教学评一体化”、海勃湾区第四小学和乌海市第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5D生长课堂教育”等,将课程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育人实践活动,科科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的课改新格局全面形成。
二是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径”。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平台,印发《乌海市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促进教育供给由单体学校向集团、学区供给转变,统筹全市各区、各校有效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全市3所优质高中学校与14所初中结对共建,实现教育资源纵向调配,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构建起“3个紧密型”和“N个联盟型”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100%结对,实现课程、活动、师资、教研、管理等教育要素和优质资源高效共享,走出一条共建共进、共融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径,各学校蓬勃发展,新优质学校不断涌现,全市教育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是实施教学方式变革行动,打造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开展基于课堂教学、教研的基本功赛、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和同课异构等活动30余次,示范带动广大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专题培训、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20余次,常态化开展区域间的教育教学交流,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137个。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打破学科壁垒,各学校积极开展跨学科、综合化教学,推行“情境引领、问题导向、深度探究、交流互动、实践小结”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情景化、任务化、问题化,做到“双减”下的提质增效,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四是强化教科研专业引领,凝聚课堂教学改革“新动能”。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构建“三位一体”大教研机制,成立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工作室,组织开展市域一体化学科联合教研工作,强化教研指导作用,分别针对“备、讲、批、辅、考、评、研”等7个环节进行专项指导和教研活动,深化每一环节的高质量实施,教学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积极开展“互联网+区域协同教研”和“互联网+校本教研”新模式应用与研究,每学期全覆盖入校开展专题调研和教学视导,问需于校、问需于师,提高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效率,广大教师在参与教研过程中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五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搭建课堂教学改革“新载体”。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全市构建起集十大系统为一体的乌海智慧教育平台,80%中小学实现有线网络万兆到校,千兆到班,无线网络覆盖校园,中小学普通教室多媒体配备率达到100%,中小学100%开设编程课,3所公办普通高中100%建成数字化创新实验室,联网的电子大屏随时调取优质课件资源,智慧体育系统自动采集、分析动作数据,数字化在优化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为课堂教学改革充分赋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初步建成,校园数字化建设迈向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新阶段。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