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市内动态
乌海市积极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3日 作者:教育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乌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摘要】乌海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五个一体化”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一体化制度建设,让思政教育“立”起来。把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重点任务,列入对各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落实学校书记、校长讲思政课,带头抓思政课工作要求,坚持“思政课是第一课”的理念,先后印发《乌海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乌海市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从教学资源、教育方式、课程教研、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举措,形成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下联动、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和发展。

  聚焦一体化课程建设,让思政教育“实”起来。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明确小学重启蒙、初中强体验,高中明大德,大学深探究的一体化思政课程目标。创新实施“微思政”、“云思政”和“新闻时政时间”,在义务教育阶段利用每天自习、晨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5分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师引领+深度思考+互动交流”,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高中阶段每天利用30分钟时间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学习时政要闻,通过“自我感悟+总结提炼+心得随笔”,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科学意识;大学阶段重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实、讲透理论精髓,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深挖细研乌海市本土优质资源,推出《十二年免费教育普惠民众》、《因煤而建 缘煤而兴》、《开樽漫谈葡萄香》等系列思政宣讲微视频,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学习的热门课程。

  聚焦一体化资源利用,让思政教育“融”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的独特育德功能和育德元素,做到以智启德、以体强德、以美润德、以劳树德。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以阵地共建、活动联开的方式,打造“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乌海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市级思政教育实践基地8个。积极探索多层次的内外联动、合作共建新机制,加强与内蒙古工业大学、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共建,加强与阿拉善盟、包头市等周边盟市的结对共建,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双向交流、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形成“高校+盟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度融合新模式。坚持思政课与学生日常学习、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立足实际,大力弘扬“最好牧场为航天”“三千孤儿入内蒙”“克服困难捐粮畜”等内蒙古红色故事和“忆万人上山夺煤大会的光辉岁月”“齐心协力建包钢”等民族团结历史佳话以及“军工岁月忆峥嵘”等身边人身边事,讲深讲透“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大中小学及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有机衔接各类实践教育资源,持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途径。

  聚焦一体化活动设计,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打造“思政课程+”,设计“行走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等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思政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的育人资源,凸显地区特色,围绕我市产业转升级型、生态环境治理、高品质生活打造等内容,精心绘制《乌海市学生实践地图册》,将特色文化、学科整合、道德建构融为一体,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走遍乌海”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工矿企业、新兴产业园区、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几字湾”,以5条主线,5种色彩,5个成长主题,把思政课从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联合相关部门设立一批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启动“优质思政课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市级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发并挖掘利用本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建设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实践基地,推出一系列精品研学路线和课程实践品牌,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多措并举拓展与延伸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

  聚焦一体化队伍建设,让思政教育“强”起来。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通过完善政策体系、组织专业培训、搭建展示平台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大新教师招聘及名师、骨干教师引进力度,配优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督导、绩效考核体系和领导班子、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把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重点支持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专业发展、宣传表彰、实践研修。遴选乌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乌海身边好人、优秀共青团员、“青年讲师团”等先进典型组成思政宣讲队,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凝聚育人合力。完善“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引导教师自觉落实“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模式,杜绝教条式、填鸭式教学,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真正使思政课成为育人“金课”。

  乌海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巩固中小学思政课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在组织领导,政策平台,改革路径,保障措施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再上新台阶。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