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市内动态
聚焦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升学就业能力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 作者:教育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乌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乌海市教育局持续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由过去“就业为主”转变为“升学为主兼顾就业”,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与吸引力。

  聚焦课程价值导向,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一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伦理等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课程思政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设计改革,将专业教学标准和“1+X”职业能力评级标准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逐一拆解,重构专业课程模块教学内容,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推动专业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

  三是实施分类分层培养模式遵循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与升学路径,根据学生发展潜力与个人目标,将学生为“技术技能型”“升学提质型”两种类别,明确两种类型学生的培养目标,分类编制定制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合不同人才需求的课程,提供“定制式”可选课程菜单。2024年,“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参加全国、全区技能大赛等途径,已高校单招形式升学至高职高专27人;“升学提质型”人才通过参加普通职业类高考升学至本科院校2人(为历年来首次)、高职高专620人。

  图片1

  聚焦课程资源建设,紧跟产业技术发展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以教师到企业、企业骨干到学校的“双进”和学生在校在企业的“双地”为主要形式,形成“双主体、多形态、分段式、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今年以来累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536课时、邀请企业技能人才到校授课306课时,在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是实现教学场域转变。持续深化“互联网+教育”体系建设,建设教学资源库、学校虚拟仿真平台、智慧教室等,实现从单一的线下课堂到线上网络课堂、线下实训课堂、线下仿真课堂等多维信息化课堂转变。构建形成校、省、国家三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体系,目前,市职业技术学校已累计立项10门校级精品课、8门省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形成梯次发展、螺旋提升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是开发新形态教材。基于地方产业需求与企业发展实际,由校企双方专家共同形成职业能力清单,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将岗位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任务,从“基本原理、实操技能、综合应用”三个维度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5本。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