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自治区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乌海市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开端,明确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与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和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等工作统筹实施,紧紧围绕“优布局、促均衡、强队伍、创优质”的工作思路,将创建与督导评估同部署、同推进,积极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乌海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100%;海南区以县域为单位,率先接受教育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实地核查,普及普惠的关键指标全面达标;全市90%的公办园为高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园6所,市级示范园14所,市级以上示范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比例达到32%,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显著扩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我市学前教育正在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一是普及普惠程度持续提升。十九大以来,全市新建17所幼儿园,新增学位6000余个,关停无证园34所,园所数量同比增加33%。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高于国家标准3.05和12.71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不断增加的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广大群众子女“有园上”“上得起”,“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鲜明。
二是区域结构性差距持续缩小。农区公办幼儿园覆盖率100%,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海南区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34.93%增长到62.43%,提高27.5个百分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大幅跃升,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三是办园条件持续升级。全市幼儿园全部执行每生每年600元的补助标准。十九大以来,全市幼儿园校舍面积增加9.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1%;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4.4平方米,增幅40%;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增幅35.29%;生均图书达到10.4册。特别是民办园、乡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明显改善,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有力保障了孩子们“上好园”“上安心园”。
四是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持续加强。严把教师“入口关”,把“政治体检”“师德体检”作为人才引育的第一要求、第一关口,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和新聘教师岗前有无违反犯罪行为核查制度,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100%。十九大以来,全市公办园教师增加近1000人,师幼比为1:6。推行幼儿园教师“县管校聘”,全市幼儿园全部实现“两教一保”或“三教轮保”。设立市、区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坊12个,有力助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海南区率先落实同工同酬、足额为民办园教师、保育员缴纳“五险一金”,师幼比达到1:5.7,教师职业幸福感、价值观显著提升,教师队伍更加稳定。
五是优质特色格局持续优化。乌海市坚持学前教育内涵建设与园所发展同步推进,高质量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理念,力保“上的好”。实施“一园一特色”建设,各园深入开发民族团结、安吉游戏、幼儿足球、啦啦操、国学、黄河文化、书法艺术等多元特色园本课程,全市34个公办民办幼儿园形成合作联盟,公民办园选派交流骨干教师200余名,民办园办园质量稳定提升。深入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同时,积极推进“幼小衔接”,海南区一幼、海勃湾区二幼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安吉游戏试点园”,3组幼儿园和小学(海勃湾区第七幼儿园/海勃湾区第二小学,海勃湾区第八幼儿园/海勃湾区滨河小学,海勃湾区第九幼儿园/海勃湾区依林小学)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幼小衔接试点园(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得到有效落实,有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的“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为工作目标,全面落实自治区和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落实我市扩优提质工作各项要求,持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持续巩固“双普”创建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着力提升幼儿园保教保育质量,扩充学前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高品质、优质普惠、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