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市教育局从基础保障、课堂教学、校园环境三个维度持续发力,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聚焦顶层设计,夯实体制机制保障。研究制定《全市教育系统落实<乌海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方案(修订版)》,明确五大方面15项重点任务40项具体措施。印发《全市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第40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十个一”活动的通知》,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细化《乌海市教育系统创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测评指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质量提升工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力推进,不断强化广大师生“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
聚焦学科融入,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员干部教育、教师培训重点内容,以集体学习、专题讲座、培训轮训等形式,抓好教师全方位全过程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宣传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有机融合,积极构建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的“3+2+N”全科覆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育模式,深入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我心中的中国红”等八大主题活动150余场,强化教育引导、氛围熏陶、实践养成,构建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多维一体的育人平台,实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聚焦环境建设,拓宽实践育人新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环境建设紧密融合,充分运用校园电子屏、宣传栏、校园广播及微信公众号等,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在校园、图书馆、教室、宿舍等场所,展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书法作品。开展“牢记嘱托筑梦北疆”主题升旗仪式、“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黑板报、“弘扬民族精神——学英模、爱英模”主题队日、“民族团结石榴籽 诵我经典中华魂”诗词诵读活动、“手拉手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团队会、“感恩奋进跟党走 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做示范”主题知识竞赛、“石榴花开迎盛世 民族团结谱新章”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2万余名师生参与,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不断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固本强基作用,依托各类育人基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发挥文化环境的隐性润育作用,全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发挥广大教师的立教之本作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育人能力,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