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坚持将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作为落实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精心谋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从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入手,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落实落细。
一、精心部署谋划,抓好改革顶层设计
一是学习先行,筑牢思想根基。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日常教育功能,采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确保学习全覆盖。各区、各校通过教育工委会议、局党组会议、党支部集体学习,教职工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意见》专题学习和交流研讨近百场次。利用“两微一端”、宣传栏、电子屏等加大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任务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市委组织部联合市教育工委组织开展3轮专题培训,各区教育党工委组织7轮专题培训,全覆盖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校(园)长、党务干部等230余人,进一步提高推进改革工作的思想认识。汇编先进地区优秀典型案例,同步开展全市教育系统优秀典型案例评选工作,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是摸清底数,捋顺组织关系。在自治区印发征求意见稿后,市委组织部、市区教育工委及时组织党组织书记、校长召开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研究讨论我市贯彻落实具体措施。深入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沟通会等,精准摸清全市教育系统公办中小学撤并整合、集团化办学等情况,对中小学校党组织设置、班子配备、运行情况、班子成员和环节干部政治面貌、党务干部配备等情况进行摸排并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针对梳理出的学校“重业务、轻党建”、兼职党务干部配备不足、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与党建工作“两张皮”等问题,列出重点任务清单,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构建“顶层设计、专班推进、细化清单、动态督导、定期汇报”的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教育工委主抓,市委编办、市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推进会5次,调度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制定《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工作方案》的通知,经市教育工委全体会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审议通过,同步细化《工作计划表》和《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建立定期调度、定期汇报、实地督查、问题通报的闭环式工作机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阶段性工作汇报,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二、突出党组织领导地位,推动党建引领学校治理
一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校长。注重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把讲政治作为选优配强校长的第一标准,从思想政治、专业素质、综合修养、岗位历练等方面培养校长队伍,市直属学校和各区教育局结合校长竞选聘条件,完成39所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占比95.12%。扎实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整改,创新开展“晒党建比武争星”活动,将学校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情况作为督察检查、教育督导、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党组织班子成员的考核和监督。推动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提升高知识群体、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党员占比,着力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二是构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基本制度,中小学校全面修订学校《章程》,明确党组织的全面领导地位、设置形式、职责权限、工作方式和党务工作机构、人员配备等。市区教育党工委通过党建联系派员指导、列席会议等方式督促已修订完善的党组织会议制度、议事规则、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等制度有效落实。学校基层党组织坚持党建与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深度融合,将党支部建到年级组、教研组,构建“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年级组/教研组)——党小组(学科组)”的组织体系,形成落实党的领导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体现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校长负责的制度优势,在深入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一线教师绩效奖励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关键领域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实现“三重一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三是坚持把学校党的建设与育人育才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由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任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印发《乌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和《乌海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等,努力构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的课程教学体系、教材体系、队伍发展体系、教研科研体系、教育评价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在全市中小学创新推动“微思政”、“云思政”和“新闻时政时间”;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民族政策宣传月”“传统文化月”“戏曲周”“经典诵读”等活动;组织“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学习抗疫精神”“圆梦蒲公英”“走遍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丁香读书节”“四合木讲堂”“小蒙古马”“情满湖城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的新课程体系,将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融合,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牢牢的植入师生的心灵,积极探索党建融媒体宣传工作,加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讲好教育故事,传播教育声音。
三、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一是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盘棋”考虑、“体系化”运行,扎实推进“最强党支部”提质升级和“书记领航工程”,开展自查评估的同时定期公示32个“书记项目”和每季度进展。确定直属单位12个党组织创建“最强党支部”,占比45%。开展“一校一品”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师德师风”“党建+德育”“党建+课堂改革”等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市级和教育系统党建示范基地2个,示范点4个。各直属单位党组织与企业、社区等全部建立“融合党建点”。以在职党员“双报告双报到双考核”为抓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帮你”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以完善队伍和建强队伍为重点,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基层党组织会议的“第一议题”,建立“书记领学、科长深学、党员讲学”的学习机制,丰富党支部学习形式。实施“党员名师”工程,聚焦思想政治引领、课堂改革引领、榜样示范引领,全市教育系统64名党员名师积极组织和参加支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扎实推进“双新”改革,带头践行“微创新”,实施“一四五课堂改革”“211课堂教学模式”,党员名师带头讲示范课,参与全区“空中课堂”录课,通过乌海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优质课程150余节。发挥“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名师积极开展“蓝青工程”师徒结对121人,深化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创建政治过硬、专业扎实、辐射能力强的“名师工作室”150个,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150余次,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夯实人才基础。
三是聚焦融合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用党建旗帜引领教育教学主责主业发展的思路,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同部署、同调度、同落实、同考评,有效解决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市教育工委书记和委员带头落实党建联系点制度,践行调查研究、解决难题、学习宣讲、督查指导、培养典型和参加活动“六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市教育工委开展大调研工作方案,工委书记带头深入学校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新”改革、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进行专题调研。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双减”政策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等相结合,在全市教育领域开展违规择校、择班等问题专项整治。强化调研成果运用,多次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起草工作组调度会、讨论会,聚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升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完善教育督导评价机制等主要任务,制定教育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方案9个,全面实现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高质量教育发展政策体系。已累计调度5次,制定并修订制度12个,印发工作简报5期,召开各级各类调度会议7次,完成17项关键改革举措,占比37%。深化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1.6亿元。市、区引进和招聘223人,市直属高中引进高层次人才占比提升到16.3%,较2021年增加51.2%,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教师职称晋升渠道全面畅通,评审认定334人。设立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及干部队伍进一步选优配强。乌海市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立项审批,预算资金1.29亿,教育基础数据库、“三个课堂”系统台建设全面启动。深化教育督导评价改革,实现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全覆盖。
随着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深入推进,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下一步,乌海市将持续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文件精神,紧盯重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完善职责明确、协调顺畅、运转高效、作用到位的体制机制和配套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校贯彻执行情况的督查考核,推进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深度融合,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