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市教育局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找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资源、新支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固本强基、补短强弱,以“有解思维”破解教育发展瓶颈,以工作实效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美好期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更新观念,将培养时代新人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全学段、全学科,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育人党建功能,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调整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普通学校把支部建到年级组,职业学校把支部建到车间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培养信仰坚定、知识全面、技能精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统筹布局,将构筑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学前教育在“三抓”上下功夫,抓规模、扩容量,抓规范、提质量,抓延伸、保全员,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持续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义务教育在“四个缩小”上下功夫,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缩小区域差距,以城乡一体化统筹为重点缩小城乡差距,以师资均衡配置、交流为重点缩小校际间差距,以教育关爱为重点缩小群体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区域、城乡、校际间优质均衡,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高中教育在“三个提升”上下功夫,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普通高中教育适应新高考改革,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助力学生专业化成长。职业教育在增强适应性上下功夫,紧紧围绕自治区、乌海产业链,部署教育链、延伸人才链,整合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地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三是评价引领,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健全优化覆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全学段,面向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导向明确、科学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内涵发展。持续推进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对标和借鉴江浙地区成熟经验和做法,挖掘和提炼本土经验,形成符合乌海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的多层级评价策略,建设一批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推出一批新优质学校,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聚焦评价改革落地实效,优化“三位一体,六环联动”结果应用模式,做好科学指导和专业引领、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市区校三级育人合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是聚焦内涵,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准确把握课程育人目标,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推广“教、学、评”一致性有效教学技术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技术,推行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变单纯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推进课堂革命,改变课堂生态。注重学科融合,通过跨学科综合化教学、跨学科集中教研备课,促进教师树立学科衔接意识,扩充教学支撑资源,提升跨学科整合能力,推动学生积极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注重知行合一,强化实践育人,重视情境教学,加强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理解、感悟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成效,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扩资源、上水平”,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五是把握关键,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资源。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师德师风机制建设,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加大对教师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主业。完善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办法,拓宽教育人才引进渠道,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紧缺短板。畅通校长、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以“领航校长”“卓越教师”等为领军、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等为学术骨干的人才梯队结构。统筹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建立人才双向挂职交流机制,城乡学校互派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到结对学校参与教学、联合培养学科带头人、共建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教师职称聘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启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树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鲜明导向,不断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
六是数字赋能,将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面向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云网端”推进战略,基于“云”的服务与运算能力、“网”的联通与纽带作用、“端”的数据采集与反馈功能,着力构建开放共享、数据互通、应用协同的“云网端”三位一体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搭建“信息、平台、教师、学生”四大服务支撑体系。面向学生: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内蒙古思政课资源平台,优化全学科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资源服务。搭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平台,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系统解构,勾勒出详尽、真实的学生个人数据画像,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性、学习状态与成长特点。面向社会:全力推进“一次办”改革,以“蒙速办”为入口,全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力度,实现更多的师生证照数字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成为现实。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