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市内动态
乌海市教育局推动“四个结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6日 作者:教育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乌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乌海市教育系统聚焦主题、紧扣主线,把握节点、稳步推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紧密结合,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一是推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坚持强化课堂教学,积极构建多要素、综合性、全域化的教学体系,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梳理学科课程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寓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之中,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不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实效性。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空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活动式”、“体验式”的课后服务与学校日常的教学、科研、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体合力。

  二是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发挥思政课显性教育关键作用,开展每日五分钟“新闻时政时间”,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常态化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结合“四个伟大”在全市中小学持续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系列“四史”教育活动200余场,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诗,使学生自觉自愿接受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广泛开展隐性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熏陶。

  三是推动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利用“两月一周”、中华传统节日、重要礼仪活动等关键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培育学生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提升人格修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阅读经典文学、师生共写随笔、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活动,不断激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环境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今年以来,全市中小学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为主题,开展“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等的各类活动68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寝室、进班级、进支部、进网络、进社团,促进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

  四是推动提升教师水平与推动考试评价改革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作为必备专题,持续开展三科教师普通话、统编教材、教学能力等方面培训200余场,覆盖率100%。常态化开展听评课、教材分析、教学比赛、协作教学等教研活动,联合区内外多所高校开展结对帮扶,开展师徒结对助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邀请专家对教育系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10场次,全方位提升统编教材教师能力与水平。全面加强中高考改革培训,主动适应“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变革,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扎实推动各项改革平稳落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