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教育局把思政课作为学校推动“双减”落实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引领作用,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以“四个创新”持续深化思政课程建设,通过“微思政”构建“大德育”。
创新实施“微思政”和“新闻时政时间”,取得德育学用实效。在全市中小学全部推行“微思政”,将时事动态引入课堂,通过“教师引领+深度思考+互动交流”,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义务教育阶段利用每天自习、晨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5分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师引领+深度思考+互动交流”,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高中阶段学生利用30分钟时间观看新闻联播学习时政要闻,通过“自我感悟+总结提炼+心得随笔”,知晓时事动态同时,有效学以致用。
创新实施每月“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取得强国教育实效。为全市中小学精心组织统筹精品课程,以“大讲堂”培养大情怀,每月开展一次“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已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强国路上 你我同行》等7场讲座。全市中小学生100%全覆盖观看,通过价值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本领、报效祖国的心理共鸣。
创新形式高效利用“德育学堂”资源,取得优质资源共享实效。高效用好新华社《中小学德育课堂》线上资源,全市44所中小学校创新多种形式开展高中、初中、小学高学段和低学段等4个学段65轮次学习,全市44所中小学校1300余班级55000名学生全覆盖,形成观看经验总结70余篇,学习心得随笔4000余份,利用优质德育资源,充分填补教学空缺,启迪学生爱祖国、担大任。
创新高质量集体备课课程实施,取得课程育人实效。深入推进《乌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备、讲、批、辅、考、评、研”等基本教学环节的高质量落实,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率;今年9月1日秋季开学起,各学校集体备课的次数由之前每周1次或每10天1次硬性调整为每周2次或1次备出2个教案,以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力争用1—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没有经过集体备课的教案不允许进入课堂的目标。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