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重要文件 > 乌海文件
关于印发《乌海市教育工委 乌海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1日 作者:教育局 来源:乌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把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支撑服务自治区“两件大事”紧密结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我市“三高”目标,扎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和一体化系列文件落地见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书写乌海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我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持续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扎实开展“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讲深讲透“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

  2.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落实见效,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党建强基增效行动、民办学校党建强基固本行动,研究制定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建设标准等配套政策,着力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一盘棋”总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意识形态、学生德育、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群团社团和家校社协同育人等“三全育人”工作机制。选树和培育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示范校、样板支部、“双培双带”工作室,形成“建强一个点、连成一条线、带动一个面”的建设格局。

  3.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巩固全市教育领域违规择校择班、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校园食品安全、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等方面开展重点监督。严肃查处招生考试、职称评聘、师德师风等违规违纪问题,持续强化教育系统廉洁文化建设。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日常考核监督,聚焦“五个立起来”和“规范、精减、提速”要求,抓住开学季、中高考、教师节、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开展警示教育、明察暗访和廉政提醒谈话,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慢、粗、虚”等问题。

  4.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持续打造“北疆教育心向党”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领航工程”,深化“学用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晒党建比武争星”活动,建强“红色阵地”,夯实“战斗堡垒”,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质量双提升双融合。定期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评制度,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点评反馈意见整改。实施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专业化能力提升行动,坚持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联系点调研等制度。探索“党建+团建”工作新模式,切实抓好群团和统战工作。

  5.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纳入“三定”方案,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一体推进教学资源、教育方式、课程教研、队伍建设,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全面开设“立德育苗”课堂;义务教育阶段用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等教材,开展不少于12课时的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高中阶段全面开展“我对祖国深情告白”等活动,广泛开展“爱我中华”夏令营、冬令营等社会实践。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同校共班、混班混宿,大力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生诚信教育和学风教育,全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6.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启动海勃湾区、乌达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工作。持续增加学位供给,将我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稳定到55%以上。持续推动幼小衔接示范区和试点园(校)创建工作。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全域一体化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指导三区同时申报并接受国家验收。推动优质资源优化适配,统筹推动区际、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联合办学形式,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一体化结对共建,落实《乌海市一体化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扩优提质若干措施》,推动初高中共享管理、师资、教研成果等优质教育资源。强化招生计划管理,优化高中招生结构,加强高质量“双新”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自治区示范高中和自治区特色高中创建,“一校一案”全面推动《乌海市一体化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工作方案》落地见效。持续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民办教育质量。

  7.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乌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和集体备课制度的高质量落实,不断提升学校多样化课程供给能力。落实落细《乌海市一体化推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方案》,加强对教研机构的组织领导,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幼儿园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深入推进全市教研工作一体化。探索“互联网+”教研新模式,深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

  8.持续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精准落实《乌海市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方案》,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设立一批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思政课建设示范校评选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研学品牌。2024年,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达到60%,初高中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

  9.保障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控,紧盯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群体,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积极开展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落实反间谍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大力开展自治区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构建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年级、班级、“安全班长”六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开展教育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牢校园消防、交通、食品、实验室、校车和抗震防灾等安全工作,全面加强防欺凌、防溺水、防暴力伤害、防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等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扎实做好各类教育考试组织工作,确保招生考试工作平稳顺利。

  10.大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力度。全力做好全市100%完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建设并启动示范校创建工作,巩固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成果。2024年秋季学期起,在一至八年级、普通高中各科全覆盖推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持续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幼儿主题教育系列绘本,初中阶段用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抓紧抓好公职人员培训、测试工作,完成包括乡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内的全员培训,实现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标准,全市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3%以上。

  11.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重点建设6所科学教育实验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确保音体美课开齐开足不被占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全市中小学生篮球、排球锦标赛等市级赛事。开展市级美育示范校评选,组织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和师生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礼赞北疆”艺术节品牌。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筛查、急救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发挥联动效应健全“校—医—家”合作互助机制,多措并举配齐配强学校校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劳动技能素质教育,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大国工匠进校园”、“春耕节”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全市各中小学在春秋两季开学前后进行1次全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按照“一生一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展阳光大课间和劳动教育展示观摩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

  12.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深入实施“双优计划”,有序推进改扩建市职业技术学校北校区相关工作,探索设立职普融通综合高中。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积极主动对接优势产业企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等方面的合作。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到企业实践或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地位,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强“3+2”中高职衔接培养,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活动,促进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13.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在持续深化当前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深入持久把“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做细做实。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拓宽学校课后服务渠道,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需要。实施学科类隐形变异治理专项行动,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健全违法违规培训预防、发现、查处机制。协同科技、文体旅等部门做好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工作,全面推进使用全国监管平台,采取“互联网+监管”手段,强化校外培训信息化、智能化监管。

  14.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自治区“1+3”措施体系落实落地,用好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价2个监测平台。落实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解决唯分数、唯升学问题。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努力推动中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稳步实施,持续在加强人员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办学投入、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考试命题能力等方面上下功夫。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树立正确教育观、成才观。

  15.全面提升依法依规治教水平。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完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机制,推进教育系统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落实。全力加强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一体化谋划制定和健全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校的制度体系,开展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提高中小学依法治校水平。营造法治宣传教育氛围,将法治文化融入全市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学科渗透”式法治教育,坚持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相结合,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法治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家长会、班队会、毕业仪式、成人仪式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

  16.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对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制度,强化履职评价结果运用。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加强市级过程性督导和评估。启动第二轮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监测,推动建立“双减”督导制度。加大督政督学工作力度,督导各区政府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中切实履行政府主体责任。

  1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教师寒暑假研修,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师十项行为准则和师德师风惩处相关规定纳入各级教师培训学习必修内容。建立完善家长、学校、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师德师风监督员作用,每学期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严格落实涉师德师风事件核查曝光通报机制,从严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以庆祝全国第40个教师节为契机,积极筹备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对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持续开展教师节亮灯、新入职教师宣誓、全体教师承诺践诺、教师荣退等活动。

  18.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将“区管校聘”管理改革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统筹一体推进,加大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深入实施教师交流轮岗,持续推动教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校园招聘等方式,面向重点学科、薄弱学科和特殊教育人才招聘和引进教师。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引进“银龄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积极落实高层次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卓越教师培训工程,探索实施教育专家驻校“组团式”帮扶,组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完善思政课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19.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布局。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着力解决主城区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不足以及化解大校模、大班额问题。加快公办园建设和民办园回购项目,力争2024年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稳定在55%。加快推进市十一中、市十九中、海勃湾区第十六幼等33个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市七中、市一中现校区改造,全力保障市十中全寄宿制改造顺利实施。

  20.健全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继续加大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力度,积极对接自治区和我市相关部门,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着力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确保完成“两个只增不减”指标任务。加强督导检查和专项经费管理,对支出进度缓慢的专项资金开展专项督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严格经费申请使用流程,统筹谋划经费支出,保证全年经费科学合理使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落实,进一步完善教育直属系统大额资金审批备案制度,开展财务工作检查,持续开展大额资金采购备案工作,强化财务工作者资金使用安全意识,确保财政资金支出合法合规。

  21.推进教育数字化提质升级。积极参与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教研能力,一体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推动教育网络万兆入校、千兆进班。用好“京蒙教育协作智慧平台”,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教研能力。实施数字校园达标工程,推进“三个课堂”融合创新与应用,推进校园环境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发挥“双师·云课堂”标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京蒙协作教育倍增计划,用好沪蒙、陕蒙等区域合作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数字资源,持续拓宽教育发展新空间,争创教育发展新优势。积极推进教育公共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公办园入园一件事”、“义务教育新生入学一件事”系统应用。完成智慧教育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指导三区教育局、各学校完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信息化应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