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重要文件 > 乌海文件
关于印发《2022年乌海市教育局体育卫生 与艺术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8日 作者:教育局 来源:乌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乌教发〔2022〕15号

  关于印发《2022年乌海市教育局体育卫生

  与艺术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现将《2022年乌海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乌海市教育局

                             2022年3月3日

  2022年乌海市教育局体育卫生

  与艺术教育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劳育、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及体育、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健康素养、审美和人文素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持续抓紧抓好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一、推进学校体育创新发展

  1.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目标任务: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高质量落实学校体育课刚性要求,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等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引导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以及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提高“两课(体育课、活动课)、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效益,落实大课间制度,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体育特色大课间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实施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行动,举办全市体育教师专业基本功技能与教学大赛。印发《乌海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成立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具体事宜。

  2.统筹做好中小学生各级各类赛事

  目标任务:办好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单项赛事

  工作措施:按照年度体育赛事工作计划,参加自治区教育厅2022年度各级各类赛事;组织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篮、排、毽球等单项赛事。

  3.积极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

  目标任务:按照“一校一品”的原则,积极推进武术、毽球、围棋、跳绳、中国象棋等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

  工作措施:认真梳理武术、棋类、毽球、跳绳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充分发挥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引领模范作用,2022年开始,每年评选5所“市级传统体育特色校”,支持和推动我市武术、毽球、围棋、跳绳、中国象棋等传统体育特色校创建,培育和发展我市“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教学特色。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健康 文明 育人 向上”为主题的体育节,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

  二、不断完善新时代校园足球体制机制

  4.举办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

  目标任务:实现“教育、体育部门融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目标。

  工作措施:制订《乌海市2022—2023年度校园足球联赛竞赛规程》《五人制和啦啦操锦标赛竞赛规程》明确基本原则、联赛结构、级别设置、年龄要求、竞赛办法、保障措施等。在科学研判疫情走势和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开展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

  5.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健全“直通车”人才培养体系

  目标任务:以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与布局为标杆,继续争创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引导各区在足球特色学校和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直通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衔接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

  工作措施:研究制定《乌海市教育局做好学校足球优秀运动员升学“直通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校园足球特色校创建原则、认定标准、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训练竞赛以及布局建设与“直通车”人才培养等,在充分考虑单校划片、多校划片的基础上统筹好布局建设。

  三、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体制机制建设

  6.持续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目标任务:构建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校园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严防校园出现聚集性疫情。

  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履行好教育部防控职责,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日常防控和聚集性活动管理,扎实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准备。定期举行校园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把传染病防控知识等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加大疫苗接种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员工及家长的接种意愿。加快推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和3—11岁学生疫苗全程接种工作,积极引导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7.实施近视防控“彩虹行动”

  目标任务:力争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平均每年下降0.5或1个百分点以上。

  工作措施:组织全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和持续宣讲。组织开展2022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系列专题培训班。授予全市14所中小学“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试点学校”称号。完成全市中小学2022年度视力筛查全覆盖,及时尽早发现视力问题并出台专业、有效的干预措施。组织开展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用眼科学改进率、助视环境达标率监测工作。

  8.加大校园传染病疫情防控力度

  工作目标:加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确保校园平稳有序、筑牢健康校园建设。

  工作措施: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引导师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加快补齐校园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短板,坚决防止传染病疫情在校园传播。严格落实新生入学疫苗接种证查验制度,保障日常传染病应急接种工作及时到位。以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健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及技能宣讲,同时对全市校医、保健老师、体育教师、后勤服务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知识技能水平。

  9.实施红十字应急救护进校园活动

  目标任务:增强教职工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工作措施: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实施红十字应急救护进校园行动。创新健康教育形式,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通过健康教育课、主题竞赛、交流展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安全避险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全市校园的应急救护培训,重点培训学校校医、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鼓励支持师生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

  四、构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体系

  10.扎实落实劳动教育课程

  目标任务: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工作措施: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

  11.推动学校劳动教育改革

  目标任务:强化学校劳动教育,不断推动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制定《乌海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劳动教育整体设计,着力建设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学校为单位制定多样化的劳动清单,打造多元化、专业化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丰富具有乌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完善经费投入、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协同推动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全面建设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12.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条件保障

  目标任务:加强师资场地器材配备。

  工作措施: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根据学校需要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建立健全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和学校劳动教育教师配备三年行动计划。

  13.丰富校内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目标任务: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工作措施:开展市、区学校劳动教育成果集中展示观摩活动,挖掘学校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和支持市、区劳动教育示范校。

  14.拓展校外劳动实践体验活动

  目标任务:挖掘社会资源,打造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工作措施:分批次建设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提高基地研学质量,规范整合社会性综合实践资源和劳动教育场所。依托现有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做好校外劳动教育活动,同时,协调利用好职业院校在师资、课程、设备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方面的资源优势,组织中小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15.强化家庭劳动教育

  目标任务:明确家长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指导作用,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工作措施: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密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引导家长教育并指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推动国防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

  16.推进学校国防教育与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创新发展

  目标任务:促进学生军事训练的制度化、规范化。

  工作措施:组织进行学生军训工作,指导各中小学加强军训服装管控,规范学生军训服装。开展全市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开展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特色学校申报工作。

   六、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17.强化学校美育工作部署

  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课程要求,配齐配强美育教师,逐步健全评价体系,推动全市中小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及体育、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纲,制定《乌海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小学音乐、美术课程每周各2课时,初中音乐、美术课程每周各1课时,初步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制定出台《美育教师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摸排美育教师缺口,点对点配齐配强美育教师。探索将美育纳入中考范围,稳步改进中考美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18.持续举办艺术品牌活动

  目标任务: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

  工作措施:建立全市、区、学校三级校园美育展演机制,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广泛开展合唱、合奏、合诵、课本剧、集体舞、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体验学习等群体性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各类青少年美育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合唱团,举办1次合唱活动。集中开展“合唱节”活动,着力打造“百灵鸟”合唱节品牌。建立学生“常展(演)”机制,坚持市、区、学校集中举办1次中小学生艺术专项展示。引导学生丰富审美体验、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19.扩大高雅艺术进校园影响力

  目标任务:坚持合作联动、推动协同发展,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工作措施:联合乌海市文化馆开展经典戏曲、话剧和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优秀作品展演活动,认真做好讲解、互动,并不断拓展体验式教学、现场培训等工作,确保覆盖30%的中小学校。

 20.落实“一校一品”美育工作要求

   目标任务:争创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自治区美育特色(示范)校,加大对各区、各学校美育教育的支持,积极探索美育课堂建设,增强美育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形成“一校一品”特色美育教育体系。

  工作措施:全市中小学要把艺术课外活动作为中小学生的美育“第二课堂”,成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如合唱、小提琴、舞蹈、美术、书法、萨克斯、诵读、雕塑、戏曲、播音主持、交响乐等专业类别,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形成美育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局面,使校园艺术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21.持续开展书法教育品牌创建工作

   目标任务:书法教育覆盖面更广,品牌特色更加突出。

  工作措施:严格执行“三进三落实”措施(即书法教育进校园、书法课程进课表、书法教学进课堂),按照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书法课。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向学生提供内涵丰富、科学适切的书法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大力开展全市中小学师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活动,并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2.加强美育特长生培养

   目标任务:办好特长教育、提升特长教育质量,逐步探索将美育成绩纳入中考当中。

  工作措施:持续加强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构建以音乐、美术课程开设为主,舞蹈、戏剧、戏曲,民族、民间文艺等其它课程为辅的美育课程体系,为特长生提供具有多层次、有特色、可选择、专业化的教育服务。按照自治区不同学段美育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以及内容要求,大力推进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改革,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美育教学方法,逐步将美育纳入期末、中考,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3.强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

   目标任务: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学生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因心理健康出现安全问题。

  工作措施:按照《健康内蒙古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案》,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测评机制,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并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加强心理干预力度,对贫困、留守、单亲、残疾等学生给与重点关注,定期进行一对一谈话,开展有效心理安抚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4.建立常态化心理健康活动体系

  目标任务:多方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

  工作措施:各中小学要保障心理健康课纳入地方课程,两周1课时。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抓手,集中组织开展“遇见更好的自己”、“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直面挫折 健康成长”等面向各学段学生、家长的不同主题讲座、活动,努力构建“每校一品牌”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深入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筛查工作,按照“一人一档”的工作要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健康个辅和团辅工作,对贫困、单亲和残疾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

25.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目标任务:加强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水平,构建学校、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工作措施:配齐配强全市中小学专业心理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讲座;结合不同时间段开展针对性师生心理辅导和座谈交流活动;组织全市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心理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八、统编教材工作

  26.扎实做好2022年秋季学期高中一年级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工作

   目标任务:2022年秋季学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高中一年级全面使用三科统编教材。

  工作措施:在秋季开学前,制定高中一年级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工作方案和工作预案,细化教材管理、师资队伍、教学教研等各项工作,学校环节干部在假期期间采取走访家庭、电话家访、预约家长来校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和走访摸排,全力保障秋季学期高中一年级全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

  27.持续加强“三科”教师培训力度

  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三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胜任力水平。

  工作措施:常态化开展三科教师胜任力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结对共建”等方式,继续组织市蒙古族学校三科教师参加培训周期为两年的自治区西部片区“三科”统编教材任课教师培训。充分发挥乌海市“名师工作坊”作用,加强对种子教师的培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教法。

  28.持续开展高校挂点帮扶工作

  目标任务:通过高校挂点帮扶工作全面提升市蒙古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学能力。

  工作措施:按照《全区高等学校挂点帮扶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校幼儿园工作方案》(内教办函〔2021〕52号)文件要求,积极协调集宁师范学院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思政一体化建设指导研讨及共同开展思政一体化建设课题等项目。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