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KAO-021-00-03-02-000-2018-005 组配分类 工作动态
  • 文  号 发文日期 2018年03月16日
  • 守护精神家园——我市各学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6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我市各学校非常重视我国的传统节日,将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开展班队会、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体验和感受中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进而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发挥汉字育人功能

        在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市汉语委、市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围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推普”宣传讲话、召开主题班会、诵读美文以及对街上的宣传标语、店铺招牌等不规范用字进行纠错等,进一步提高师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我市各学校注重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和口语表达水平,组织学生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引导学生说好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我市将中小学书法教育作为推进书法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秉承书法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以传授写字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提高书法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坚持书法教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面普及、全员参与。中小学书法教育已经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中,成为我市教育的一张新名片,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

     


    http://www.wuhaidaily.com/KeUpFiles/2018030562378821.jpg
    海区四小学生写春联。


    国学经典润泽心灵

        经典诵读在我市开展已有多年,学校每天的晨读课上都会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学生经常在活动中进行展示,2017年,市教育局、海区教育局分别举办了经典诵读比赛,经典诵读已成为我市校园文化的亮点之一。


        海南区一小组织教师编写了以儿歌、蒙学经典、唐诗宋词、经典古语等为主的校本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学校以晨诵、课育、午读、暮吟等方式大力开展经典诵读,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心灵得到浸润。海南区一小坚持以中华经典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海区和平街学校将传统文化涵养师生作为学校办学理念,2013年至今已开设了5个伏羲班。学校将伏羲教育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中,老师的业务学习有国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每日必背《弟子规》,家庭作业写行善日记。学校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等编入校本教材,纳入校本课程,在晨读、国学课、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读写、演唱、吟诵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开设了剪纸、编织、面塑、书法、古诗词诵读、国画、刺绣等传统文化项目,努力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海区教研室以“国学经典诵读”作为课题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进来,在各学校滚动发展。http://www.wuhaidaily.com/KeUpFiles/2018030562349617.jpg
    学生在少儿春晚诵读国学《小儿语》

    http://www.wuhaidaily.com/KeUpFiles/2018030562390973.jpg
    学生在少儿春晚诵读《论语》

    大力传承中华文化

        全市各学校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国学礼仪教育、戏曲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市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陆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11月,市四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入选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同年12月,乌达区胜利街小学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我市将持续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雅气质、良好修养、丰厚内涵和高尚道德的人。

    http://www.wuhaidaily.com/KeUpFiles/2018030562404561.jpg
    海区和平街学校学生在春节写福字。

    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从小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领悟“传统之美”,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而学校正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一项重点任务,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


        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去年9月开学,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与原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同时,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日前,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了相关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较原课标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文化自信和创新活力、改进和优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让我们在下一代身上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牢铭记在心里,让孩子在生存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情和独特魅力,让它一直传承并灿烂地发展下去,用传统文化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郭秀莲)


    http://www.wuhaidaily.com/KeUpFiles/2018030562366405.jpg
    市一中社团学生学习剪纸


     

    上一条:

    下一条: